英国最后一座高炉也要熄火了?
这事儿,怎么说呢,有点儿滑稽。
堂堂工业革命老大哥,七国集团里唯一一个炼不出钢的,这画面感,是不是有点强?
想当年,咱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,英国虽说是被二战折腾得够呛,但好歹也是西方阵营里的二把手,全球影响力杠杠的。
那时咱们拿英国当追赶目标,难度系数不小,压力山大。
为了摘掉“落后”的帽子,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把钢铁工业摆在了优先级,砸锅卖铁也要学苏联那一套,整套技术生产线都搬过来。
几十年下来,咱这钢铁产量,全球一半以上,妥妥的“基建狂魔”底气。
高铁、大桥、摩天大楼,哪样离得开钢?
更别说那些机械、汽车、飞机、轮船,还有国防建设,钢铁都是硬通货。
回头再看英国,八十年代开始“去工业化”,实体经济?
不存在的。
金融、服务业才是香饽饽,钱来得快又多。
一阵热闹之后,才发现玩脱了。
金融服务再fancy,也得靠实体经济撑着,地基都没了,上层建筑空中楼阁?
这可不是我瞎说,你看英国现在,坦克只剩二十多辆能打的,海军连潜艇用的特种钢都找不着,炮弹产量也跟不上。
说白了,就是自己把自己玩废了。
以前总有人说英国要被踢出五常,以前觉得是开玩笑,现在看看,还真有点悬。
一个连钢都炼不出来的国家,还怎么在国际舞台上硬气?
英国这情况,其实也给其他发达国家提了个醒:别光顾着玩金融,实体经济才是根基。
就好比种地,光想着摘果子,不施肥不浇水,果树早晚得枯死。
咱中国钢铁行业的崛起,可不是天上掉馅饼。
国家政策扶持,企业技术创新,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,才有了今天的成就。
这就像老话说的,一口吃不成个胖子,得踏踏实实,一步一个脚印。
发达国家也别光看着咱眼红,与其想着怎么围堵,不如学学咱的经验,踏踏实实搞发展。
发展中国家也一样,别总想着抄近路,工业化这条路,不好走,但得走。
英国这回算是把自己给“炼”了一把,炼出了一个深刻的教训。
至于其他国家能不能吸取教训,那就得看他们自己的悟性了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,上下而求索,老祖宗的话,总没错。